環境影響評價(EIA)是指對擬議中的人為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并提出預防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項科學方法和技術手段,旨在為人類開發活動提供指導依據。
一、環境影響評價的定義和目的
環境影響評價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并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其目的是判斷、預測和選擇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確保開發活動在可接受的環境影響范圍內進行。
二、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
(1)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
建設方案的具體內容:評估建設項目的選址、設計、施工等環節對環境的影響。
建設地點的環境本底狀況:了解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
項目建成實施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和損害:預測項目建成后對環境的具體影響。
防止這些影響和損害的對策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提出減少或避免環境影響的措施,并進行經濟技術可行性分析。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分類和實施步驟
(1)環境影響評價按時間順序分為:
環境現狀評價:評估項目實施前的環境狀況。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預測項目實施后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環境影響后評價:項目實施后對環境的實際影響評估。
(2)按評價對象分為:
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別針對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
(3)按環境要素分為:
大氣、地面水、地下水、土壤、聲、固體廢物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分別評估不同環境要素的影響。
四、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依據和國際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是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該法律強制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為指導人們開發活動的必須行為,?*岢埂霸し牢鰲被肪潮;し秸氳鬧匾侄巍?#8204;